近视是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患者主观感觉看远模糊,看近不清楚,用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主要临床表现有:视力障碍、视疲劳、眼轴增长,眼底呈豹纹状改变,玻璃体混浊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近视发病率分别为15%、40%、70%。城市学生近视发病率高达60.7%。
①随年龄的发展性:小孩眼球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大、变长,每长1mm约等于增加300度近视。
②致盲性:95%以上的幼儿近视都会变成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达1000度以上时,约1/4可继发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或白内障、青光眼而失明。
轻度近视小于(-3.00D)
中度近视(-3.00D到-6.00D)
高度近视(-6.00D以上)
一般度数在600度以上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随着年龄增加,眼部会出现以下病理改变,如:①玻璃体变性液化;②视网膜脱离;③黄斑出血;④后巩膜葡萄肿等,严重者可致盲。
(1)轴性近视,是眼球前后径延长的一类近视。见于大多数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眼。
(2)屈光性近视,是指眼的屈光力量过强的一类近视。
A.曲率性近视:见于某一屈光体的表面曲度增强,曲率半径变小而使屈光力增强(如圆锥角膜、球型晶状体等)所引起的近视。
B.屈光指数性近视:由于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增高而使屈光力增加(如糖尿病所致晶状体、房水渗透压改变,核性白内障)
(1)单纯性近视:是一类主要与环境因素相关的近视眼。发病一般在青少年发育时期开始,且随发育停止而逐渐稳定。
(2)病理性近视:是一类与遗传有关的近视眼。发病一般至幼年开始,除了屈光异常之外还合并眼其他组织的病理改变。
(1)真性近视
(2)调节性近视
(3)混合型近视
对于青少年而言,每学期应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预防近视的发生及发展。
常用预防方式
1、加强体育锻炼,每天户外运动不低于2小时。
2、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看书写字保持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姿势;连续用眼40分钟,需要远眺10分钟;不在过强或过弱的光线下看书;不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尽量少用电子产品。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少吃甜食,少喝碳酸饮料;多吃水果和蔬菜,不挑食。
青少年近视有哪些科学的矫正方式?
配戴合适的框架眼镜,定期到医復查,根据情况更换。
角膜塑形镜能有效控制近视发展,是青少年近视患者的首选。RGP适合不同年龄各类屈光不正患者的验配,且控制近视效果优于框架镜。
中医在医学验光配镜、科学用眼基础上,采用耳穴压丸、中药熏洗、中药煎剂等优势手段,形成中医药近视综合防控方案,有效防控近视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