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6
斜视,这一看似简单的眼部问题,实则可能对视力、心理健康乃至生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作为一种常见的眼病,斜视不仅影响外观,更可能干扰双眼协调功能,甚至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伤。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斜视矫正手术已成为改善美观、恢复视觉功能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是否必要?何时进行最佳?本期,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屈光眼肌科(小儿眼科)副主任谢艾芮副教授为您进行分享。
Q1、什么是斜视?
A: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指的是一眼注视时,另一眼视轴偏离平行的异常眼位。双眼无法同时注视同一目标。正常情况下,双眼通过眼外肌的协同作用保持平行,但斜视患者会因为多种因素而导致眼位无法维持正位,导致一只眼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出现偏斜。斜视的类型多样,比如内斜视(俗称“斗鸡眼”)、外斜视(俗称“斜白眼”)、垂直斜视(上下偏斜)以及间歇性斜视(在特定情况下出现斜视,如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时)。无论形式如何,都会对视觉功能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Q2、斜视会带来哪些危害?
A:斜视的危害涉及多个方面。首先,它可能影响视力发育,尤其是婴幼儿期斜视患者。如果斜视未及时干预,大脑可能抑制偏斜眼的视觉输入,导致弱视,甚至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其次,斜视会破坏双眼视觉的协调性。
正常情况下,双眼图像在大脑中融合产生立体感和深度感知,而斜视患者可能因图像无法融合,导致判断距离或空间位置困难,影响日常活动如驾驶、运动或学习。此外,斜视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人际交往障碍,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外貌异常,患者遭受嘲笑或排斥,产生自卑、焦虑甚至抑郁情绪非常常见。长期斜视还可能导致眼部疲劳、头痛或阅读困难,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
Q3、斜视手术应尽早进行吗?
A:是的,斜视手术尽早进行对儿童患者尤为重要。儿童视觉系统处于快速发育期,若斜视未及时矫正,大脑可能长期抑制偏斜眼的视觉信号,导致弱视甚至永久性双眼视功能缺如。早期手术有助于恢复双眼视觉的协调性,促进立体感和深度感知觉的发育,这对孩子的运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及未来学习至关重要。
当然,并非所有斜视都需立即手术。例如,部分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建议在早期可通过配镜和视觉训练治疗,与调节相关的斜视也可通过配镜予以矫正。但对于先天性斜视或大角度斜视,早期手术才是最佳选择,而你是哪一类型斜视呢?还得交给斜视小儿眼科的专业医生来判断。
家长若发现孩子眼位偏斜,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眼科检查明确病情。医生会结合斜视类型、病因、视力发育情况及孩子年龄,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总之,对于影响视力发育或双眼视觉功能的儿童斜视,尽早手术确实具有积极意义。
Q4、成年人有必要做斜视手术吗?
A:成人斜视手术的指征判断与小儿斜视有一定区别,成人斜视中有部分患者是婴幼儿时期未矫正的斜视遗留问题,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更多的会关注斜视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美观上的改善,而另一部分成人斜视是由于后天的疾病、外伤、不当的用眼习惯等等造成的,那么这部分患者,还是需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的,例如,斜视导致复视、眼球运动受限,或因外观问题影响社交、职业发展时,手术能及时恢复眼外肌平衡,改善眼位及双眼协调功能,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强调的是:部分成人斜视可能由肿瘤占位、基础全身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引发,那么治疗需要从病因入手,结合斜视治疗。
Q5、如何诊断斜视?
A:斜视的诊断需通过专业眼科检查。医生会通过观察眼位、睑裂对称性及眼球运动及相关的检查结果,初步判断斜视类型。视力检查可评估远近视力及屈光状态,排除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导致的斜视。遮盖试验是常用方法:通过遮盖单眼观察眼球运动,可区分显性斜视与隐性斜视。眼球运动检查则评估各方向眼球运动强弱,是否受限,判断眼外肌功能。对于垂直或旋转性斜视,歪头试验可能辅助诊断,观察头部倾斜时眼球位置变化等等。
Q6、斜视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A:斜视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类型选择,包括:手术、配镜、肉毒素注射等。例如:因屈光不正(如中高度远视)引起的调节性内斜视,配戴眼镜可能矫正眼位。三棱镜可通过改变光线方向改善复视,适用于轻度麻痹性斜视。药物注射可早期缓解麻痹性斜视症状,为手术争取时间。手术治疗则是多数斜视患者的最终选择,通过调整眼外肌长度或位置,矫正眼位,恢复双眼视觉功能。
Q7、术后恢复需要注意什么?
A:斜视术后恢复较快,正常用眼不受影响,但是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眼位及视功能恢复情况。用眼卫生至关重要,患者应避免揉眼、过度用眼,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防止用眼疲劳。饮食方面,建议保持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促进伤口愈合。作息需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若出现眼部红肿、疼痛加剧或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医。此外,视觉训练可能辅助恢复双眼协调功能,具体需根据医生建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