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新闻周刊》专访银海眼科医院院长段俊国教授:扬帆起航铸辉煌
2019-03-05
近日,亚洲大型时政杂志《亚洲新闻周刊》2019年第一二期以《扬帆起航铸辉煌》为题专访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银海眼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段俊国教授,报道了段俊国院长的求学、科研和创新创业之路。本期杂志新闻人物为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杂志进入近期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全国两会,供广大与会代表选阅。
【原文阅读】
扬帆起航铸辉煌
2019-03-01 来源:亚洲新闻周刊
——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银海眼科
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段俊国
本刊首席记者 谭国棋
由于工作职业的原因,很早就从诸多新闻媒体上了解到段俊国这位享誉医学眼科方面的专家的先进事迹,最近朋友们在聊起相关话题时谈及到段院长的事,正好问他有没有人认识这位眼科专家时,恰好朋友中就有人与其较好,于是很快便预约了见面时间,当记者与这位知名度显赫的眼科医学专家见面,双方都谈笑自如地进入了采访话题,真可谓一见如故。
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医院/附属银海眼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段俊国
采访中了解到,段俊国60年代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自小学习成绩就十分优异,高考时以高分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学,1984年大学毕业后又考上硕士研究生学习中医眼科学,1987年以优异的学科成绩和良好的医德被留校工作,一干就是数年,并进入了学校领导层任职,尤其是他擅长于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长达30余年,主要从事疑难眼病与视功能保护的研究,同时还长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病的诊治,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中医五官科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视功能保护重点研究室主任、四川省视网膜图像技术与慢性血管性疾病同创性中心主任、四川省眼病中医药防治及视功能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等荣誉称号,成为天府杰出科学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四川省卫生计生委首席专家。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段俊国在人民大会堂前与同行专家留影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正是这样一位杰出的眼科医学才俊,以开拓创新,勇立潮头的勇气,团结了全国眼科医学界的精英专家、教授数十人,创立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银海眼科医院,担起了党委书记、院长的重担,于是他四处筹措资金,由于他良好的医风医德、良好的人品、过硬的医学眼科专业技术赢得了有识之士的支持,在风景秀美的蓉城府河之滨建起了占地30亩近6万平米的集"医、教、研"于一体研究型眼科医院,很快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开业庆典
那么,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银海眼科医院,究竟有哪些优势?段俊国院长以及他的团队,是如何以中医为桥梁,通过眼睛去诊断包括糖尿病在内慢性疾病的?采访中得知,近年来,他用行动、用成果响亮了的做出了回答,他所主持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863"计划、支撑计划、攻关计划、公益行业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21项,部省级19项。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部省级科技将13项,荣获国家新药证书2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及软件著作权3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6人,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中西医结合眼科学》高等院校本科国家规划教材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主编《中医眼科学》高等院校本科国家规划教材,主编《中医眼科临床研究》高等院校研究生国家规划教材。主持创制了我国第一个上市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新药"芪明颗粒",主持创制我国第一个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中药新药"丹红化瘀口服液"。也正是段俊国及其团队的开拓创新,使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全人类,从而使银海眼科医院响誉四川、响誉全国,未来有可能成为中华眼科系统名副其实领头羊。为此,《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以及世界知名媒体《亚洲新闻周刊》等新闻媒体纷纷前来采访报道,为这位为中国眼科医学做出杰出贡献的眼科医学专家加油鼓励,为弘扬中华医学而奋斗。
段俊国教授担任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成都)主任期间主持业务工作会议
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院长段俊国(左)在国际会议上与同行专家留影
段俊国院长深入科室指导工作
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段俊国,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四川省"万人计划"天府杰出科学家,四川卫生计划首席专家,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银海眼科医院/四川省眼与视觉健康产业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五官科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视功能保护重点研究室主任、四川省视网膜图像技术与慢性血管性疾病防治协同创性中心主任、四川省眼病中医药防治及视功能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医眼耳鼻喉杂志主编。,全国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等荣誉称号,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名中医、成都"蓉漂计划"特聘专家。现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病证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席、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伦理审查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影像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四川省糖尿病防治协会会长、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眼视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
《亚洲新闻周刊》简介
《亚洲新闻周刊》2002年创刊,由亚洲新闻周刊杂志社主办的大型时政杂志,她以"亚洲代言人"为口号,以"传播东方智慧,倾听世界声音"为理念,港媒身份,中华情怀;立足亚洲,放眼全球,为亚洲49个国家36.6亿人民提供独家而精致的新闻及相关服务。创办以来,坚持公正持平,深受各国政界高层、财经名人、社会名流以及文化艺术界人士欢迎。
《亚洲新闻周刊》立足亚洲、报导亚洲。以全新的新闻理念和制作方式,深刻揭示亚洲时政、经济、科技、防务、文化、体育、时尚等领域新闻人物及事件的客观真相,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关怀,建设亚洲、繁荣亚洲。在急剧震荡的社会变迁中,《亚洲新闻周刊》弘扬东方传统人文关怀精神,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满腔热忱的参与到开创亚洲21世纪文明的新进程中去,从《亚洲新闻周刊》中诞生新亚洲------《亚洲新闻周刊》,将打造华语报刊界中的"凤凰卫视"。一份东方面孔的《新闻周刊》的问世,其巨大的意义必将被快速发展的亚洲社会所认同和拥护。
《亚洲新闻周刊》借助合作媒体成熟的发行网络平台,发行网络遍布亚洲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与近200家媒介机构建立了业务关系,设立30余个记者站及办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