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近视手术前,这3个后遗症真相你必须知道!它真的安全吗?
2025-08-01
在拥挤的地铁里被挤掉眼镜、运动时镜框上下摇摆、拍照永远要找角度避开反光、冬天吃火锅镜片起雾……这些戴眼镜的“日常崩溃瞬间”,是不是也戳中了你的痛点?近视人群越来越庞大,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将“摘镜希望”寄托于近视手术——术后第二天就能正常用眼,确实诱人。
但“反弹”、“失明”、“老花”、“白内障”等传闻,以及为手术安全性产生的担忧,仍让不少人犹豫。
今天,我们就把这些常被讨论的“后遗症”谣言,逐个拆开来说清楚——毕竟,清晰的视界,不该被不实信息耽误。
“反弹”一词在近视手术领域并不准确。
不论什么类型的近视手术,都没有对眼轴眼底等眼球内部结构造成任何改变,虽然近视这一症状被手术矫正了,但并不会改变眼轴过长这一本质因素,近视眼依然存在。
因此近视手术只能矫正现有的近视度数,不能阻止新的近视度数产生!
个别患者出现术后度数回退,通常是由于不正确的用眼习惯导致近视度数再次增加,而非手术本身的问题。只要术后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再次近视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近视手术主要是通过激光等方式矫正角膜形态,或者植入人工晶状体,改变的是眼睛的屈光状态,并不会影响眼底健康。而老年人失明,多与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等眼底或晶状体的退行性病变有关,这些是眼部自然老化或其他疾病导致的,和年轻时做过近视手术没有直接关联。
当然,无论是否做过近视手术,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关注眼底健康,都是保护视力的重要方式。
近视手术不改变眼球内部结构,因此不会增加老花眼、白内障的风险。老花眼、白内障等眼病的发生与年龄、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与近视手术无直接联系。
综上所述,关于近视手术的三大常见疑虑,其实无需过度担忧。让我们以理性的态度看待近视矫正手术,不要被不实传言阻碍追求清晰视界的脚步。
1、手术不会伤及眼球内部结构
目前的近视手术主要分为2大类:一类是角膜激光手术,采用切削角膜,改变角膜曲率的方法矫正视力,相当于用机器把眼镜度数雕刻在角膜上。另一类是ICL晶状体植入,它不需要切削角膜,只需在角膜做一个微小切口,然后在虹膜后与自然晶状体之间植入一枚人工晶状体,相当于给眼睛放上一片隐形眼镜。这两类手术都没有改变眼球结构,更不会伤及视网膜部位。
2、手术过程高度程序化
还有人担心:虽然手术本身没有危险,但躺在手术台上的自己和医生,都有着不确定因素呀。万一自己在手术中不小心转动眼球,激光打歪了怎么办?或者是手术中医生“手抖”了,那也是很危险的啊!
其实啊,这些都不需要担心的。近视手术是一项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的手术。不管你选择哪种类型的近视手术,医院配备的都是德国蔡司、阿玛仕等高科技设备。医生把手术信息输入设备,机器会精准地定位在角膜进行手术。整个过程高度程序化,不用担心人为失误。
而且在手术过程中,手术设备还具有定位及追踪功能,通过虹膜定位系统对眼珠进行追踪,一旦角膜偏离激光,比如眼珠轻微转动,激光设备会启动定位系统进行追踪,如果转动幅度较大,激光就会自动停止。
3、国际公认的安全矫正方式
纵观近视手术的发展史,如今近视手术已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高效的近视矫正方法。
我国《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明确指出:准分子激光是征兵允许的视力矫正方式。众多周知,相对普通体检,应征入伍的体检标准更为严苛。国家《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是2003年由国防部正式颁发的,既然国家认可近视手术后的矫正视力,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选择正规医院在医生使用正规仪器规范操作下,近视手术是安全的。
下一篇:没有了